close

蘋果日報.陳文茜 



這聽起來像兩個不搭調的事。兩個星期前,我在香港專訪美國前副總統高爾。他顯然相當疲憊,從雪梨剛到香港,立刻展開了幾場演講與訪問。題目:全球暖化,議題冷到不行。 

格陵蘭冰山史無前例融解冰崩的現象,如今已是觀光團旅遊的項目。我們這一代「何其有幸」,可以目睹親手摧毀地球的過程;下一代活在暖化浩劫,只能選擇「以死承受」;上一代渾然不覺,沒得參與;那個祖先住了幾千年的惟一適合人類生命的星球,即將在我們這一代,結束了。或者一百年後,沒有了人類;或者只剩一半的人,幾十億的死亡人口的世紀即將展開。 

但是這種現實生活中最大的危機議題,在你我的認知裡卻冷到不行。或許我們得回到哲學的層次,回答這種荒謬現象。 

我們無法認知危機,除非它看起來有個可以被打敗的魔頭。911摧毀人類的死亡數字,比不上一場海嘯的五分之一。但是從911事件之後,美英兩伊中東,至少有四至五億的人口,活在後911的符號裡。美國為此成立國家安全部,全國軍事投入反恐戰爭,緝捕賓拉登的新聞,過去五年來,根據一位學者統計,上了《華郵》上百次頭版。 

但死亡人口十倍的南亞海嘯或美國境內卡崔娜颶風,如何形成,怎麼來的?人們兩手一攤,無語問蒼天,認了。

政客先考慮自我利益 

911似乎有個源頭,有個敵人,殺了賓拉登就能有效遏阻恐怖戰爭蔓延。這種簡化邏輯在伊拉克戰爭之後,證明完全錯誤。911沒有主謀者,它的源頭是歷史,是宗教文明差異,是回教世界兩百多年來的悲情復仇。Osama bin Laden是一個Icon,它已不是他,無法消滅。

相反的,全球暖化是個大危機,它一旦發生,浩劫無遠弗屆。防止它的方法,包括尋找替代能源,人人使用省油汽車、電器品等等,不死人,不派兵打仗,卻能避開。如果美國總統願意花與911後相同的經費與時間解決暖化問題,他的政績必將千古留芳。

布希沒有這麼做,因為全球暖化的解決機制,不符合他的利益。那麼人民呢?為什麼也沒有自覺?

我在政壇局內局外觀看政治多年,政治人物下台可愛上台可惡,因為當他在舞台上時,自我的利益往往擺在政策的優先考量;人民的苦,人民的痛,他爬得愈高,就離得愈遠。

由政治人物設定的議題,尤其是摘星級的如總統或想選總統提議的議題,多半心存不良。人民如果任由領袖們選擇議題,「國家資源」就會被放在主要以滿足領導利益的層次上。

台灣現在正進行的反貪腐紅色公民運動,是一場打破政黨,不由一小撮掌權者決定一切的公民運動。

如果紅衫軍不只用來倒扁反貪腐,還形成新公民自覺,像六○年代,由一個「反越戰」的點,擴散至對種族、性別、民權的全面反省。這片紅花雨,會很美。

高爾談全球暖化的紀錄片,即將在台上映。穿著你的紅衫,到戲院觀看當代真正的危機,把紅的意念,養得更美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ove TOKIO only 的頭像
    love TOKIO only

    love TOKIO only

    love TOKIO on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